聯系人:楊經理
手機:15829060016
電話:029-86211353
傳真:029-86211353
郵箱:2390545778@qq.com
網址:sypxfs.com
地址:西安市未央區灞河西路恒大江灣42棟105號
廠址:西安市戶縣渭河生態園
香洲區南洋埔村,是一個在《珠海市地名志》上也找不到的村落。但近幾年,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卻因為“水浸”而頻頻見諸報端。
上周,珠海遭遇了連場暴雨。尤其是8月29日下午,珠海氣象臺發布了危險天氣特別提醒,并將香洲區、高新區和斗門區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全市50多處積水嚴重地區中就包括了南洋埔村,村民們直呼堪比“看海”。
城市“看海”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城市建設管理難題?實際上,作為一個處于雨澇“易發”“多發”位置的季風氣候城市,珠海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較早,1987年就建成了第一座污水處理廠,至今全市雨水污水管網超過3000公里,雨污水泵站130座。但近年來,在臺風、暴雨頻頻夾擊之下,珠海排水管網系統建設仍顯得捉襟見肘。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未來,珠海將如何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推行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設讓城市更美好的“下水道”?
狀況
主城區香洲水浸點占全市過半
8月29日,醞釀許久的暴雨終于降臨。當天下午,雨勢持續加大,地處低洼地帶的南洋埔村變成“汪洋”。
不過,雨勢增大前,南洋埔村村民之間就相互“通風報信”,做好心理準備和防汛措施。
南洋埔村居民許先生得知暴雨將來,“特地請假回家守著,把家具都搬出來了”。很多一樓住戶也敞開門,將電視、柜子等家具挪到門口,以備水深了方便撤離。
當天下午4時多,南洋埔村積水達到最深。“積水已經沒過了小腿,與家門口的三級臺階平齊,幸虧沒淹進來”,許先生說。但他家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就沒那么幸運,“積水最深超過0.6米,很多商品全泡在水里。”
距離南洋埔村不遠的香洲區第十五小學作為臨時避護點,第一時間向受災居民開放。接到緊急轉移的消息后,部分南洋埔村居民前往避險。
在三臺抽水泵10小時連續作業下,次日凌晨1時,南洋埔村的積水終于退去。“這次還算好,每年村里都會經歷2至3次這樣的水浸,大家都有經驗了。”許先生說,他指著客廳墻壁上一處黃色水痕說,“去年臺風時,家里的水都有將近一米深,我們全都撤離了。”
在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之下,與南洋埔村類似,從8月29日13時開始,珠海全市多處地方出現嚴重積水,高新區唐樂社區水浸深度甚至超過1.7米。
珠海市氣象局數據顯示,暴雨從8月27日起持續到9月1日,前四日累計降雨量252.6毫米,其中29日暴雨最為猛烈,全市普遍出現超過雨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斗門、香洲、高新三個區域降水最為集中。
降水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水浸點集中出現的地方。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相關數據顯示,這場暴雨導致的水浸點基本集中在香洲區和高新區,“在全市共出現54處水浸點中,香洲區有33處,主要集中在前山北半部的上沖、南洋埔、翠微等片區;此外,高新區有19處水浸點,斗門區則有2個。”
據了解,全部水浸點已在8月30日凌晨前后完成排澇。
原因
排水管網建設、管理短板凸顯
“此次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是典型的季風雨。”珠海市氣象局預報科相關負責人解釋,每年7月至9月是珠海的后汛期,強勁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
不過,在氣象學中,8月底的連場暴雨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極端天氣”。“按照氣象學分類,降雨量每日超過50毫米屬于暴雨,超過100毫米為大暴雨,超過250毫米才是特大暴雨。”上述負責人說,從8月27日8時到31日8時,珠海平均每日降雨量約66毫米,與去年“帕卡”臺風帶來的雨量相當;而從珠海氣象記錄來看,這樣的暴雨日數平均每年有11天。
不過,也有部分區域遭到暴雨猛烈侵襲,8月29日8時至30日8時,珠海高新區平均雨量302.2毫米,香洲區平均雨量為152.8毫米,其中,嚴重積澇的明珠北路前山段,雨量達到202毫米。
對于此次暴雨中出現54處積水點,特別是主城區香洲遭遇嚴重內澇,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認為有三大成因:一是短時雨強大,造成雨水下泄不暢;二是前山北半部排水系統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涉及跨界分洪協調問題;三是上沖“三溪”舊村排水系統建設滯后,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進程。
8月30日,香洲區委書記顏洪回應內澇成因時,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為什么一下雨就有那么多地方被淹?我想,既有建設的問題,也有管理上的問題。”
實際上,作為一個處于雨澇“易發”“多發”位置的城市,珠海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較早,1987年就建成了第一座污水處理廠,至今全市雨水污水管網超過3000公里,其中污水管網1400公里,另有雨污水泵站130座。然而,在臺風、暴雨頻頻夾擊之下,珠海排水管網系統建設仍顯得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上,因“排水管網標準偏低、管網維護不到位”導致排水困難,也成為連年水浸街的重要成因。
“2000年前,珠海的雨水排水管網多數按一年一遇的標準設計。2000年后調整為一般地區采用1—2年暴雨重現期標準,重要地區、行政中心等區域采用3年重現期標準,特別重要地區采用5年重現期標準。上述標準均明顯低于國家《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4年版)中的排水標準要求。”市政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名負責人分析,在近數十年的城市化過程中,“由于大量的水體轉為建設用地,河涌水渠收窄,嚴重削弱了自然調蓄和泄洪能力,原有的雨水排放收集系統被破壞,而新的排水系統又未形成,造成了珠海部分地區雨水沒有出路或形成排水瓶頸,致使排水不暢,容易受浸。”
他認為:“這種現象與我國大多數城市在過去的發展中,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地下排水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的發展速度,歷史欠賬較多,存在排水管網系統不完善、標準較低、布置不科學等問題是一致的。”
舉措
將建排水管理績效考核機制
暴雨過后,珠海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城市防汛排澇工作,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開展水浸點和易澇區域綜合整治,深化排水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維護,全面提升城鄉排水防澇能力”。
今年初,“開展污水整治行動,完成排水管網普查工作,對癥下藥”這一工程已被列為“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
針對香洲主城區雨污水管道淤積堵塞比較嚴重的現象,市政和林業局今年已多次組織實施雨污水管道清淤工程,共清理32公里,清理污泥13816立方米,并對破損嚴重的管網進行修復。
管道清淤只是治標之策。面對“水浸街”這一城市建設管理難題,今年,珠海市委、市政府責成市委改革辦、市政和林業局會同珠海水控集團牽頭推進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并共同起草了《珠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這被視為珠海根治水浸的長久之計。
“該方案自去年‘天鴿’臺風后不久就開始調研起草,并參考借鑒了北京、上海、深圳、常州等地的先進經驗,到今年8月份方案基本成型。”珠海水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實施后,將有利于推動城市排水系統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養”。
記者獲悉,該方案將厘清排水管網的管理權責,全市管網將由目前政府部門主要管養改為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公司負責具體業務的形式。為此,水控集團還擬成立珠海市供排水管網有限公司下屬公司。
按照初步計劃,相關交接工作將于2019年之前完成。其間,現主要管養部門將對排水管網全面“體檢”,水控集團按照排查出的問題清單,有針對性地制定清淤計劃,初步計劃在2020年6月前完成對問題管網的修復和清淤工作。
“統一移交管理權后,有利于改進現有碎片化管理的機制,做到統一規劃、建設、管養,搭建起實用高效信息平臺。”珠海水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為做好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我局正在制訂《排水設施三年行動方案》,將具體工作落實、落地,并建立集中的排水設施管理、投資模式,理順排水設施付費體系,建立健全排水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加強排水規劃、許可、設計、選材、驗收的標準把控。”珠海市政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樣本
橫琴向陽村村道
海綿城市試點的“秘密”
不少珠海市民都留意到,每逢暴雨導致全城“水浸街”,橫琴新區卻幾乎沒有出現水浸報道。
該區有何對抗暴雨的“妙計”?近年來,珠海將建設海綿城市作為解決城市內澇的方向之一探索推廣,橫琴新區就是試點區域之一。
睡蓮搖曳、草木蔥綠,到了傍晚,池邊的紅木棧道就成了村民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如今,坐落于小橫琴山南麓的向陽村,已成為橫琴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樣板。事實上,因城市建設破壞了原有行洪系統,在2014、2015年,向陽村還曾因暴雨水浸而見諸報端。
向陽村對抗暴雨的秘密,就在馬路兩旁的小開口處。向陽村中部原有一個濕塘,濕塘北側的主村道,已鋪上了全新的瀝青馬路,馬路一側分別設置了雨水花園、停車場、植草溝、綠化緩沖帶等。仔細觀察,馬路每隔幾米就有一個20厘米長的開口,“降雨時,地面積水可以通過這個開口順流到綠化設施,經緩沖排入生態濕塘。”橫琴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團隊負責人夏宇飛介紹,這樣既減少了路面積水,也減輕了暴雨峰值時的雨水管網壓力,從而減輕了村內排澇排洪的壓力。
據悉,珠海從2013年開始布局建設海綿城市,于2015年出臺了《珠海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5—2020)》,全市層面以“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文化”為核心,努力實現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復興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標,加快建成海綿城市示范市。
2016年4月22日,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組成評審專家組,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召開《2016年海綿城市試點競爭性評審》會議,珠海在當場公布的評選結果排序中位列第二,僅次于福州,成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市。
在珠海,城市內澇、黑臭水體、赤潮入侵,可以說是“治水”的難題,也是目前珠海海綿城市建設的主攻方向。
為便于將海綿城市建設任務落實,珠海市在行政區劃及排水分區的基礎上,具體劃分了23個排水分區,同時結合黑臭水體和積水點分布,建立起包括橫琴新區和西部生態新區在內的海綿城市工程項目庫。這些項目總投資達到113.39億元,共4類、306個分項,分布在試點區域中,星羅棋布。
按照規劃,到2020年,珠海實現海綿城市的區域將占到建成區面積的20%以上,到2030年,實現海綿城市的區域占比更將上升到80%。
珠海市海綿辦負責人介紹,珠海將“海綿城市”作為城市建設始終的基本理念,以橫琴新區和西部生態新區為例,已經從恢復自然生態循環、解決水體污染、內澇積水、加強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編制了系統規劃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3 sypxfs.com 陜公網安備 61011102000500號
版權所有:陜西得道管業有限公司 ICP備案號:陜ICP備17016431號-2
手機站